中小企業面臨碳排議題,第 一道衝擊是出口商面對國家進口的邊境碳稅,第二道衝擊是來自國際供應鏈的要求,第三道才是企業自覺的轉型訴求!
2023年10月1日起,歐盟CBAM(碳邊境調整機制)針對原本五大類管制產品(金屬、鋁、水泥、肥料、電力設備)外,將適用範圍擴大到氫、特定前驅物(precursors)、部份間接排放和下游產品,包含螺絲/ 螺栓等相關產品!
法規碳排:先數位化:
中小企業面臨國境碳排法規要求,至少要針對產品各規格的出口數量X單位耗電X當年碳排係數,即可以提供出口文件上的規定。只要透過台電的電費單,統計各生產機台在排程下的耗電,建議在舊型機台設備上加裝物聯感測器(智慧電錶),就可以自動記錄並彙整各產品的碳排數據。數據蒐集與管理,開始中小企業數位化的第一步!
供應鏈減碳:再數位優化:
對供應鏈的要求,在確保訂單要求下,一般而言會需要規範化,ISO 14064-1 碳盤查是一個很好的認證系統,經過第三方認證後的碳排數據,除了滿足訂單需求外,也開始進入數位化與數位優化的階段!企業對生產管理上的效能提升外,也可以訂出各階段的減碳計畫與目標。
永續碳中和:進入數位轉型:
經歷前二個階段後,中小企業已經有了碳排管理的基礎體質,除了生管效能提升外,對企業的商業模式、組織分工與供應鏈管理上會有新的做法,例如產品設計上與生產組裝上,更適合市場上的訂閱、租賃與共享模式,在回收處理上也更具方便與有效!自然而然進入進入數位轉型階段!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