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CBAM的碳排成本與損益計算?

企業現有系統在碳排數據的蒐集與彙整是不夠的,若數據不準,分析就失真,永續經營只是口號!?


範疇一和二的碳排,因為出口面臨進口國碳關稅的實施(歐盟的CBAM,美國的CCA),廠商需要在出口產品成本外,增加碳排單位成本的計算,作為報價與損益計算的依據。現有ERP與MES著重在垂直生產任務的相關資訊整合,缺少水平物聯裝置搜集的數據,也常造成成本計算失真。




且ERP原本在工+料(BOM)+費的成本計算並不包含碳排成本! MES的工站損耗與稼動率..也與碳排成本息息相關,有必要將碳排數據匯入現有系統以計算專案損益!


以CBAM為例,碳排成本計算複雜,未來在2026年CBAM將實施的碳關稅是根據ETS碳定價(採每周報價的平均價格)來決定,且歐盟會逐年降低碳排優惠額度,至2032年額度將完全取消,碳關稅勢必會逐年提高!台灣出口廠商,面對每周變動碳定價,每三個月要提供CBAM碳排數據,不管在業務報價的依據或是減碳管理上,現有系統不能即時計算每單位產品損益(包含碳稅成本),已經成為企業營運上的痛點了!


所以我們IOT蒐集生產過程的碳排數據與現有ERP/MES系統,需透過一套異質平台Opc Ua server的整合OT資料與IT系統,幫助企業在智慧製造與ESG永續經營上的落實。



 
 
 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