將智慧製造成為台灣製造可變現的數位資產!
- 沈秉文
- 9月27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我們在中原大學與元智大學推動AI University實習生計畫時,都會跟參加的企業學員傳遞一個價值:智慧製造,不只是企業轉型的工具,更是台灣製造可以變現的數位資產。
我們都知道,台灣製造業正面臨多重挑戰。對等關稅、供應鏈重組、缺工潮、退休潮,這些壓力接踵而來。如果我們只是維持現狀,不改變,那麼很難突破困境。所以,「改變」不是選擇,而是必然!
美國對等關稅帶動各國保護主義,世界各國都在推動製造業回流,受衝擊的台灣產業應該好好把握這個轉機。各國製造業回流的,絕對不會是勞力密集而是智慧製造升級,我們需要走一條更智慧的道路。也就是把老師傅在「人、機、料、法、環」累積的專業知識,轉化為 AI 驅動的智慧代理(AI Agent),讓這些經驗升級成 可擴展、可授權、可交易的數位資產。
這樣的轉型,代表台灣製造不只是「Made in Taiwan」,而是「Powered by Taiwan」。
更重要的是,當這些智慧被資產化,我們就能透過 區塊鏈的安全授權與計算機制,讓知識授權在全球流通。想像一下,今天一家台灣企業的 AI Agent,能把製程 know-how 打包成一個智慧模組,授權給海外設廠的合作夥伴使用。區塊鏈會自動記錄授權的使用次數、產出價值,甚至即時計算智慧貢獻的分潤。換句話說,老師傅的經驗,不只是教會台灣的下一代,還能變成 在全世界工廠裡每一次生產、每一筆利潤的智慧紅利。
這就是知識變現的全新模式。台灣輸出的不再只是螺絲、機台,而是智慧本身。
但是,智慧製造的價值,絕不僅僅是解決企業困境,更是一個年輕世代興起的契機。我們看到,現在的年輕人對工作的期待,和過去完全不同。他們要的不只是穩定,他們要能實現自我,發揮興趣與熱情,同時享有自由和彈性。傳統製造業給不了這樣的環境,但智慧製造可以。因為當 AI Agent 把知識轉化為工具,年輕人不需要花十年才摸熟產線。他們可以很快掌握流程,並在這個基礎上開發新的應用。甚至,他們可以選擇以專案或接案的方式參與,不必被固定工時綁住,真正做到「一邊工作、一邊生活」。
舉個例子:一位剛畢業的學生,他對機械設計有興趣,但同時又喜歡影像創作。傳統工廠可能只能讓他專注在單一職務。但在智慧製造時代,他可以把機械設計 know-how,透過 AI 平台打包成數位模組,拍攝實地製程教學影片,授權給海外工廠使用。這不只是一份工作,而是數位資產的被動收入。同時,他還能保有彈性去追求自己的興趣,甚至開拓新的職涯。
這就是 AI University 想推動的價值。它不只是企業導入AI的一個方案,而是一個讓台灣年輕人找到舞台的行動。
未來的台灣製造,不應該只是一座座工廠,而應該是一個 知識能量場。專業會被數位化,智慧會被資產化,而區塊鏈會確保這些資產在全球流通時,每一份貢獻都能被精準計算、被公平回饋。
智慧製造,就是台灣製造最重要的數位資產。
它是企業突破困境的方法,也是青年實現夢想的舞台。
讓我們一起,從「Made in Taiwan」走向「Powered by Taiwan」,共同打造一個屬於台灣的智慧未來!






留言